第229章 增兵

作品:大唐称王|作者:五叔在此|分类:历史|更新:2022-09-27 15:11:33|字数:8060字

“陛下,臣听闻南洋的岛屿已经被瓜分一空,为何倭岛那些城池不占领,反而一把火烧掉呢?”魏征不解的问道。

“这事朕也不知道,王牧应该有他的考虑吧。”李世民微微一愣,摇摇头说道。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有考虑过,魏征一问,他也思考了起来。

“志玄!你怎么看?”李世民看向一边的段熊问道,

段熊段志玄,身为李世民的亲卫统领,他一向话很少,几乎不说话,就像一个隐形人。

“回陛下,应该是兵力不足,王都督不想分散人手,因为占据倭岛的主要目的是银矿。”段志玄拱手回答道,随后又退到一边。

“呵呵!这么多大臣,平时聪明过人,还没有一个武将看得清楚,倭岛虽然有财富,不过是倭人多年积蓄;既然他们想去,就让他们去吧!传旨王牧,后续世家到了倭岛,就划一块土地给他们,想发财就自己去找。”李世民闻言,冷笑一声,很是生气的说道。筚趣阁

“陛下,既然有人想去,何不大大方方的让他们过去。”房玄龄微笑着说道。

“玄龄你的意思是?”李世民问道。

“过去容易回来难,想要回来,总得付出一些代价,不然就一直留在倭岛,毕竟船只数量有限,何时轮到他们,还得看水师是否有空。”房玄龄淡淡的说道。

李世民一听,顿时眼睛一亮。

“以臣之见,或许可以多派一些军队,前往倭岛。”杜如晦微微一笑道。

“这是为何?”李世民转过头去问道。

“据说倭岛到百济,非常近,只需要半天功夫。”杜如晦的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弧形,微笑着说道。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此事朕也考虑过,只是国内兵马,需要防备地方颇多,不宜调动,尤其是薛延陀,扩张有些快,让朕心有顾虑。”

“回纥,契丹,党项三个部落并不弱小,如今出兵倭岛,已经不由他们蛇鼠两端,调动一些兵马,也是无妨的。”杜如晦分析道。

“砰砰!”

“传代国公李靖进宫。”李世民敲敲桌子,想了想说道。

“陛下!十二卫之中,有不少士卒,尚未成家,是否从南洋,或者倭岛,运一些女人回来。”长孙无忌问道。

“南洋的土族数量并不算多,可以不管,至于倭岛,到是可以考虑,朕会告诉王牧,让他看着办。”李世民略微思考,随后说道。

“陛下英明。”长孙无忌恭维道。

魏征眉头一挑,不过没有说话,他虽然习惯直柬,但知道那些事情该反对,那些不该反对。

其实魏征把自己弄成一个柬臣,也是刻意为止,当年他可是李建成的心腹之一,也是李建成的智囊,论能力见识,并不在房杜之下。

魏征很清楚,想要立足朝廷,只能把自己孤立起来,才能一展抱负,这才不负一身学识。

其实魏征觉得王牧很对胃口,他对外族的态度,和王牧差不多,当年颉利战败,俘虏加投降的有十多万人,李世民询问该如何处置,温彦博建议仿照汉朝方法,让投降者住在塞下,充实边疆,只有他强烈反对,魏征说:“突厥世为寇盗,与中国寻仇不已,今幸得破亡,陛下因他降附,不忍尽诛,自宜纵归故土,断不可留居中国,从来戎狄无信,人面兽心,弱即请服,强即叛乱。今降众不下十万,数年以后,蕃息倍多,必为心腹大患。”

这不但体现了魏征的眼光,也说明他不是一个迂腐的文人。

“陛下!薛延陀势大,如果回纥诸部,再调人去倭岛,没了掣肘,恐怕发展更快,当削弱才是。”魏征提议道。

“爱卿言之有理,只不过草原之上,一时半会,还真没人能与之抗衡,阿史那·社尔比起夷男,还是差了一些。”李世民点点头说道。

“陛下,阿史那·社尔虽然比夷男略差一些,如果给他找一个盟友呢?”房玄龄提醒道。

“爱卿你是说?”李世民眉头微微一皱,迟疑着问道。

“颉利可汗的那些部落,虽然分化了不少,还有数万人居住在云中,雁门,不如给他们找一个统领,身为突厥人,定然不会看着薛延陀坐大。”房玄龄解说道。

李世民转头看向长孙无忌,见长孙无忌微微点头,他沉思片刻说道:“传旨阿史那·思摩,赐国姓,加封怀化郡王,统领原颉利可汗的部落。”

“陛下英明!”杜如晦赞同道。

“不知陛下相召,有何旨意?”几人又谈了一会,李靖到来,行礼之后询问道。

“药师你来得正好,克明建议调动部分十二卫,前往倭岛,日后从倭岛渡海,从百济借道,或者从海路攻打高句丽,你觉得如何?”李世民问道。

“臣觉得可行!高句丽修建长城,就是为了防备大唐,新城,安世皆是重城,从辽西出兵,攻打肯定不容易,如果从海上出动大军,就能直攻平壤,让高句丽首尾不能兼顾。”李靖赞同道。

“朕也是如此想的,只是调动十二卫,唯恐草原生变,你认为有多少兵马,适合调动。”李世民微微颌首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称王》,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称王第229章 增兵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称王第229章 增兵并对大唐称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