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到岭南

作品:大唐称王|作者:五叔在此|分类:历史|更新:2022-09-27 15:09:57|字数:8070字

物件都是提前就开始准备的,只等收获,不止是姑复,南诏与骠国同样在采集,虽然一点点价值不高,不过动用整个部落,国家,所能得到的水果可不少,这一笔生意,他们也不想放过,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能外销的货物,实在不多。

没有等到第一批水果罐头做好,王牧带着试航回来的船队,启程去了岭南,答应了冯盎从长安回来就去岭南,上次耽误了,这次必须过去一趟。当然!王牧主要是有自己的规划。

船队航行在大海上,王牧也没有忘记让人试着捕鱼,借助大船的力量,虽然有所收获,却不像江水里面那么多。

对此王牧并不觉得奇怪,毕竟海洋太大,不像江里面,可以整个水流,一起过滤一遍。

不过能有所收获,就是最大的收获,这正面他们可以在大海捕鱼,只要找到鱼群喜欢的水域,就能得到大量的鱼产。

捕鱼只是一方面,大海的产出,相当丰富,现在海边也有鱼民,他们除了在海边捕鱼,就是趁着潮水退去的时候,在岸边捡一些被潮水留在岸上的鱼类。

不过鱼民和现在绝大部分人一样,只重视鱼,像是带甲壳的螃蟹,虾,蚌这些,并不重视。

王牧可不一样,他可是知道,只要是活着的东西,就没有不能吃的,而且甲壳类,味道通常不错,再说如今这时代,有得吃就不错了,还是肉食,谁计较那么多。

内地百姓不喜欢吃螃蟹,并不是不吃,只不过不会花精力去弄,主要是肉太少,还要加盐,这投入的成本不划算;鱼民卖鱼,自己吃其它的东西,不过海中的东西,味道大,又咸,关键还吃不饱,所以他们更喜欢吃粮食。

王牧有船队,他可以做到互通有无,把海产品卖到内陆去;太咸的海产品,到了内陆,反而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当作食盐使用。

大海之中,不止是动物,还有植物,哪怕是海草,其实都可以吃的,更别说海带那些,所以这完全就是一项好的产出,还能大量减少内地对食盐的需求。

看着远出的礁石,王牧不断的在心里规划着以后,岭南拥有的人口,比起姑复多了不少,有这一支力量,想做一些事情,就容易多了。

对于王牧的到来,冯盎非常欢迎,带着十多个儿子前来迎接。

广州又称楚亭,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建有城池,始皇帝建立南海郡,这里就是郡治所,汉末东吴,两晋的时候,这里都是治所,所以这城池并不小。

“真是抱歉,上次就应该前来拜访的。”王牧歉意的说道。

“没有关系,伱也是有要事在身,不知道陆公与蔡国公病情如何?”冯盎摇摇头问道。

“已经好了,只不过尚且需要调养。”

“那就好。”

寒暄之后,自然是先吃喝一顿。

“看广州就知道岭南的繁华。”

“这是现在,如果是两年前,你看到就不是这个样子。”冯盎苦笑着说道。

“多季稻!多季稻种植成功,我把山里的人搬迁了出来,所以你见到这里才有如此多人,以前还是人烟稀少的。而且这样的地方,整个岭南,也没有几处。”冯盎给王牧解释道。

王牧点点头表示明白,想要种植水稻,自然得选择平地,还得水源好的地方,岭南水源不怎么缺,不过平原还是缺少的。

如今岭南,包括广西,以及后世越南一部分,所以平地其实只集中在广东一带。长年生活在这边,人们也知道要远离大海,避免风暴,毕竟以如今的生活条件,遇到台风,海啸,就是死路一条,这样一来,能让冯盎选择的地方,就相对有限。

把人口集中起来,无疑是最好的办法,集中人口,还有利于统治,以前冯盎不好强制山寨的人搬迁,不过有了多季稻,这事就顺理成章了。

“这是好事,集中力量,才能办好事情。”

“我可是一直盼着你来。”冯盎笑着说道。

王牧明白,冯盎盼着自己来,除了指点医疗卫生,更想指点果干,去年长安果干畅销,他也是知道的,岭南水果非常的多,他又如何能错过。

“好说,这次来就是要与耿国公合作的。”王牧点点头说道。

“正好,崖州已经全部打下来了,你看何时安排人去接手。”冯盎高兴的说道。

“崖州的事情,不急于一时,现在最要紧的是水果,不能错过季节。”王牧没想到冯盎动作这么快,直接把崖州弄好了,当作礼物送给自己,当下也很高兴。

“对!对!你说应该怎么做,让他们去做就是了。”冯盎指着他的一群儿子说道。

比起王牧,冯盎能生多了,儿子就有三十多个,还有十多个女儿。

“好,其实这都很简单,不外出采摘处理,能做果干的做果干,不能的就做成罐头;岭南距离江南不远,完全可以用船只把新鲜水果送过去,即便远一些的长安,也是可以的。”王牧解释道。

“我想过的,不行。哪怕提前采摘,送到长安也来不及,除非快马运送,不过那样得不偿失。”冯盎摇摇头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称王》,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称王第181章 到岭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称王第181章 到岭南并对大唐称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