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来了京城,吴刚经常会收到王立冬送过来的粮食。
有时十斤白面,有时会是二十多斤棒子面。
除开自己吃的,剩下的吴刚都会趁回老家时,顺带捎回了家里。
让他家的几个孩子,也能隔三差五吃的到杂粮馒头了。
“咱们俩的关系,就别那么客气了。
我带雨水到隔壁看看,顺便采点蘑菇。”
吴刚摆手示意,让王立冬自便。
王立冬就带着雨水进了隔壁房间,
“冬哥,这屋里怎么那么热?”
雨水刚进房间,一阵暖气扑面而来。
王立冬看了下墙上的温度计:23℃。
“房间里可是有23度,你说能不热吗。
过来,带你看点好东西。”
接下来王立冬就带着雨水,参观了下整个实验室。
不过雨水能看的懂得,也就那片已经长成的蘑菇群。
看到炕上的几个大木箱里,一大片的新鲜蘑菇,雨水有点吃惊。
“冬哥,怎么那么多蘑菇。
前几天咱们吃的蘑菇就是这里长出来的?”
王立冬点头道:
“猜对了。
来,帮忙一起采蘑菇,等会带到大伯家去。”
王立冬拿出了早准备好的袋子,带着雨水采起了蘑菇。
两人采了大概有十分钟,装了整整一大袋子。
“行了,应该够了,我们走吧。”
和吴刚打了声招呼后,王立冬就和雨水骑着车往大王庄赶去。
过了半个多小时,王立冬和何雨水到了大伯家。
今天难得大伯和大伯娘都在家。
“雨水来了,快进屋,看把闺女冻得。”
大伯娘忙把雨水拉进了房里。
“大伯,这点腊肉,你们过年的时候吃。”
把粮食和腊肉都搬进了家里后,王立冬指着装着腊肉的袋子道。
大伯王大贵看了眼腊肉,叮嘱道:
“快年底了,最近听说查的很紧,你自己千万小心。
我们隔壁村的王麻子,听说就为这事被逮进去了。”
王立冬点头道:
“前阵子托人弄的,最近我都没出去过,您放心吧。”
王大贵听了也就没再多说。
大伯娘在旁边,看到那么多腊肉,开心道:
“小冬,还是你本事大,能弄到这么多肉。
你看看我们周围几个庄子,好多人家连存粮都吃完了。
都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了。
现在这天气,地里连野菜都没了,只怕只能割树.....”
‘梆梆梆’大伯用烟杆敲了几下桌子,打断道:
“小冬难得带着雨水过来玩,你说这些干嘛。
去,带着雨水去房间说话去。”
王立冬忙道:
“大伯,金针菇的情况怎么样?”
大伯王大贵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
“已经开始长菌丝了,看上去就像是发霉似的。
小冬要不要你看一下,帮忙看一下到底是不是?”
王立冬立即跟着大伯,去厨房间的简陋温室看了一下,发现的确是已经开始长菌丝了。
“不错,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大概一个月以后,金针菇就能出菇了。”
王大贵高兴道:
“没想到一次就成了,我以为要试验好几次呢。”
王立冬道:
“这种办法虽然简单,但越简单就越不会出差错,可惜的是产量不高。”
王立冬突然道:
“对了,我还了带一袋子新鲜蘑菇,您等等。”
王立冬跑到外边,把挂在雨水车上的一大袋蘑菇拿进了房里。
王大贵看到满满的一袋子新鲜蘑菇:
“这就是你种出来的蘑菇?这么多?”
王立冬拿出几个蘑菇递到了大伯手上,
“这是这两天长成的。
现在已经到了出菇期,隔几天就能收获一批,一次起码二三十斤,总共能收五六茬左右。”
王大贵看了看手里的新鲜蘑菇,算了下总计能收一百多斤蘑菇。
而这批蘑菇的建堆用的料,当初可是王大贵帮忙弄的。
“小冬,你这技术还真的厉害。
如果专门种这个,只要期间不出问题,
这一年下来,收入可比种田的收入高多了。”
王立冬点头道,
“那肯定啊,只不过到了冬天,就是比较费煤。”
王大贵一摆手:
“这点煤和收成比,那真就不算什么了。
再说了,也就冬天麻烦点。
不过还是要试验几次,要是都成功了,明年我准备在生产队里搭个大暖棚。
不过这事还得和收购站谈好了。
否则就怕一下子太多,到时候他们不收。
明年的这个时候,保准我大王庄家家户户都能吃上杂粮馒头。”
想都此处,大伯王大贵整个人都兴奋起来,狠狠抽了几口旱烟。
王立冬提醒道:
“大伯,我觉得刚开始,步子不能迈太大,还是选几个关系近的,在家种着试试。
一下子搞个大暖棚,到时候肯定会有许多人反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