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我觉得应该是一种思考。”李学武仔细想了想,讲道:“要办大学,咱们厂是走在了前面,且招收的都是职工子弟,与政策虽然不是同一个方向,可并不完全冲突。”
“现在要补充的是关于从厂现有职工中选拔出优秀的人员进行理工科大学教育。”
“嗯,我想想啊——”李怀德眯着眼睛思考着说道:“咱们这步路并没有走错,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咱们也在做,只是没有形成大学教育。”
他手指无序地敲着桌子,道:“如果变换一种教育形式呢?从时间和规模上……”
“我能考虑到的是招生范围。”李学武轻声提醒了老李道:“今年已经过去了,从明年开始,恐怕职业教育学院这边要扩大招生范围了。”
“你是说——”李怀德微微错愕,想了半天,经过李学武的提醒,这才反应过来,关键点是在这里,“上面是希望咱们从培养的范围做出改变?”
“这只是我的猜测。”李学武微微摇头道:“这份意见不仅仅是针对咱们的,我是站在咱们集团的角度来考虑这项政策,应该怎么应对。”
“嗯嗯,你说的对。”李怀德连连点头,道:“不管政策是怎么来的,还得看咱们怎么干。”
他好像理解了李学武话里的意思,“那就从这几个方面做一些工作和调整吧。”
“那我总结一下您的意见。”李学武轻声讲道:“首先稳定现有的人才培养和招纳渠道,其次尽快筹划内部优秀人才大学培养计划,最后要求职业技术学院于明年扩招。”
“嗯,没问题,就这样吧。”
既然已经理清了思路,老李也恢复了本来的“睿智”模样,沉稳地点头应了李学武的总结。
“哦,对了,还有一个事儿。”他点头过后,又看向李学武强调道:“上面有意见要求各工厂和企业组建***思想宣传队。”
“现在还没有确定的要求和行动方案,但已经给了提示,要做好准备。”
李怀德看着李学武,目光里带着一些惊艳和佩服,“文工团在变革中保留文艺宣传工作队的意见,你是有先见之明的。”
“真不好说,我也是连猜带蒙。”李学武摇头苦笑着感慨道:“您也知道,我对上面的政策一直抱有时刻准备着的态度,所以——”
“嗯嗯,我非常的理解。”李怀德点点头,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有的时候我也在想,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准备,咱们厂能否走到今天。”
“您太高抬我了——”
李学武轻笑着站起身,示意了手里的笔记本说道:“我现在就去联系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尽快把这件事落实下去。”
“好,但也别忘了文宣队的事。”李怀德点点头,看着他说道:“会议可以一起开嘛。”
-----------------
“你就真去文工团上班了?”
瞧见何雨水带人来招待所吃饭,秦淮茹找方便同她说了几句话。
要说以前不知道李学武抽什么邪风,非要让她学习和领悟那些红皮大部头,后来又神经病似的安排她到文工团任职政委。
那现在的何雨水是相当地明白的,因为上面已经正式下发了文件。
7月27日,上面点了京城工业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六十多个工厂和企业,要求组建三万人规模的首都工人***思想宣传队。
要求这支队伍开进此时大学习和变革讨论尤为激烈的华清大学,整顿秩序,制止乱象。
很不凑巧,点名的六十多个工厂中就有红星轧钢厂的名字。
没错,是红星轧钢厂,不是红星钢铁集团。
李怀德手里也是捏了一把汗,对李学武的信任和佩服与日俱增的原因就在这里。
6月份组建文工团,按他的思路是要解散早已经失去作用的文宣队。
可结果李学武建议保留,为此苏维德还同他讲了一些意见,说李学武这么做别有目的。
7月末,这件事迎来了转机。
现在老李后脊梁骨都是汗,当时如果自己选择了妥协,否定了李学武的意见,他现在该如何自处。
拆散了文宣队,时隔一个月再组建文宣队,这不是折腾人玩嘛。
朝令夕改,他的权威绝对会被削弱。
三万人,六十多个工厂,平均下来一个厂要出五百人。
当然了,这里说的三万人不都是去华清,还有其他单位和机关。
真要是都去华清,人挤人都站不下,还谈什么整顿秩序。
“我感觉我被他给坑了。”何雨水苦笑着摇头道:“真不知道该说他是神机妙算,还是歪打正着了。”
“你觉得他会无的放矢?”
秦淮茹嘴角微微扯动,满眼迷茫地说道:“既然他安排你去负责文宣队的工作,就一定有他用你的道理。”
“或许这也是一个机遇。”
“什么机遇?”何雨水看了周围一眼,拉着她小声讲道:“我去系统培训学习,上面宣讲的内容我听着都冒冷汗,你都不知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