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从一个发电站走向宇宙

作品:我要去火星|作者:长桥尽头|分类:科幻|更新:2022-01-12 20:38:22|字数:4034字

见地面有在月球建立生产基地的想法,

王猛一开始还感到意外,

但仔细一想,这又在情理之中,

从蓝星往月球运送物资实在太过费劲,

要是在月球建立生产基地,

“那……”

王猛看到这个想法,脑袋中突然闪现出了很多画面,

一个基建狂魔,带着挖掘机和无数的工人,

在月球上大搞基础设施的建设,

月球的物质构成与蓝星相似,

也就是说在蓝星上能找到的矿藏,在月球上也能找到。

所以说搞基建是一件有可能的事情。

也许再过几年,人类在观望明月时,便可以看到上面闪动着各种荧光亮点,

那便是正在繁忙建造的月球新区,

当然其中的问题还有许多,

首先便是因为月球被蓝星潮汐锁定,

一个月的时间里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无法见到太阳的,

在太阳能发电板无法使用的情况下,

能源必然会出现短缺,

众所周知有些生产设备必须要保持不间断的工作状态,

每一次开关机都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

而且在处于月夜的情况下,

温度会骤然降低到零下150度以下,

保证各个地方的温度也是重中之重。

所以稳定的能源供给便是必要的。

而地面也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灵龙一号的身上,

只要灵龙一号能建立在月球,

且在真空环境中也能保持30%的工作效率,

那月球基地便可以扩建,而后建立小型的生产基地,

再提升灵龙一号的发电效率,

一旦将灵龙一号完善到蓝星的同等水平,

那月球基地的能源供给,便完全没有了问题,

毕竟灵龙一号的发电量理论上可以保证十万人的日常供给,

虽然还比不上合众鹰国的核动力航母,在合众鹰国某个海岸城市因某些原因停电后,

可以将航母开过,使用身上的小型核反应堆,为半个城市供电的事迹,

但对于现阶段的月球基地也算是够用了。

而且事物还在不断的发展,

也许等月球基地完善后,

地面又研究出了新的核电技术。

……

浏览完通话记录,

从交流的细节中王猛终于品味出了地面的意思,

“真正的月球基地吗?”

他抬头望向天空,似乎想要穿过火星灰黄的天空看向蓝星,

可惜天上什么都没有,

在火星上并没有那轮明月,

倒是火卫一距离火星很近,能模糊的看到一些亮点,

可想到了火卫一,那坑坑洼洼且极为不规整的样子,

王猛宁愿不看到火卫一,以免污了月亮在他心中的美好意向。

“真正月球基地落成的样子,我算是看不到了!”

他嘀咕一声便打算离开登陆返回舱,继续前去实验灵龙一号,

毕竟帮助地面在月球建立基地,也算是帮助他自己,

第二任务给了他很长年限,

放到最后捕捉的新视野号竟然有着接近百年的时限。

这样接近一百年的时间已经足够他老死了,

虽然不知道百年之后会发生什么,

但在这期间尽量促进蓝星的科技发展总也不会是错误的。

“只要人类离开蓝星,外太空产生的机遇也许便是蓝星科技最好的催化剂!”

虽然他有着这不知来历的,且有着实时更新的外挂,

但蓝星的科技总要靠自己发展,

就像人类开启航海时代,

发现蓝星上还有着其他大陆和文明,激发的工业时代一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扩散到太阳系的其他地方,

生产力的不足导致的探索效率低下

必然会促进人类航空科技的发展,

想到这些,他望着面前的灵龙一号,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这一切的开始便是眼前这座核电站

也许我可以写一部小说,叫做《人类?从一座月球核电站走向宇宙!》”

……

而就当他准备再次开展实验时,

他手臂上的信号灯闪烁了一下,

“是地面的信息!”

而当他再次回道信号接收器前,看到上面的内容,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中微子信号接收发射装置?”

“这是个什么设备?”

作为一个普通人,他自然没有听过中微子这样的粒子,

不说中微子,

普通人能分清中子、质子、电子也算是不错了。

而当王猛看完地面的说明,

脸上的疑惑神情变为了惊讶:

“这世上竟然有能穿透蓝星的粒子!”

要知道核辐射中对人体伤害最大的伽马射线,都可以被铅板阻挡下来,

而中微子竟然能穿透整个蓝星,

这听起来极为夸张,

但相较于建造枪和金手掌来说,有粒子穿透蓝星也不算什么稀奇之事。

“中微子通信技术!”

看着地面提起的这个新技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要去火星》,方便以后阅读我要去火星第162章 从一个发电站走向宇宙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要去火星第162章 从一个发电站走向宇宙并对我要去火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