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对扶余府、对李悦来说,都是喜事连连。
何昱终于传来了消息,不仅是报了一声平安,更是通知李悦派人来长安一趟,让他期盼已久的棉花,终于是有了下落,这东西在唐国的边境地带已经有人种植。
对于棉花的种植,李悦的了解不多,只是知道后世以西域的棉花品种最好,那里的光照充足、天气干燥,想要在东北种植,估计只有辽东一带有合适的地区。
一年多没有联络,这次借着取棉花种子机会,可得好好感谢一下何昱,扶余府中大量的物资装车。
香水、美酒、皮货等等,仅仅是李裕的孝心便装了几车之多。
渝关,在这段时间里李悦没少和那里沟通,黄粱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以及大量的财物开路,让周林在那里稳住了脚跟,同时也在边军中树立了威信。
边军如今还没大富大贵吧,至少也比以前富裕了许多,每个月还能给家里寄一些钱粮之类的,仅仅是如此,已经是把周林视为了再生父母。
商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和边军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甚至看到他们破旧的城池,还打算出钱、出力帮着他们重建一番。
对于这样事事为自己着想的商队,恐怕全天下只有这一个了。
边军们也不是傻子,有好处默默捞着就是,没必要叫嚷着让全天下都知道,更何况如今的守将周林,也不是那种吃独食的人,大家伙说什么都要好好保持住现在的局面。
钢厂终于开始炼钢,如今有成熟的工匠带领,加上有丰厚的酬劳诱惑,相信数量的工匠会越来越多。
开采铁矿是个危险且枯燥的活计,不过俘虏们显然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尽管每天有人看守劳作,不过顿顿都有肉有菜。
想想在新罗和倭国的日子,有几个人能在冬天可以吃到青菜啊。
在这里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会杀很多的猪,和那种特有的酸菜一起炖煮,飘着油星的菜汤往饭上面一浇,上面再盖上两片巴掌大的肥肉,仅仅是看着、便已经让人流口水了。
更何况扶余府的侯爷是个大度的人,最近一次开山、竟然炸出了玉石。
听那些玉器工匠们说,他们接触最多就是蓝田玉,从其品质来讲、和蓝田玉不相上下,而且以他们的经验来说,这里或许蕴藏着大量的玉矿。
以李悦后世的身份,对玉石最多只是耳闻,哪会有什么详细的研究,至于辽东拥有玉矿,更是一无所知了。
不过他知道一点,物以稀为贵,一旦玉石被大量的开采出来,最后恐怕和石头一样的价格了。
对于这种意外发现,李悦的奖励也是丰厚,从每个俘虏的饭碗里,便有了直接的表现,每人一块大块的羊骨头,上面挂满了肥瘦相间的羊肉。
因为这样的举动,让俘虏们的干劲更加十足了,甚至听说要去建设渝关,有人开始主动报名。
他们都明白,扶余府的侯爷不是个吝啬的人,帮助对方、就是在帮助自己。
李悦从没想过,自己可以见到这么大的玉石原石,切割之后还有几百斤的重量。
挑选了一个黄色的玉石,作为送给何昱的礼物,正好匹配她皇家的身份。
至于另一个几斤重的绿色玉石,李悦也做好了打算,由工匠将其雕刻出来,由周林送给刘仁恭,以此来巩固渝关守将的位置。
现如今李悦还不打算和对方撕破脸,最好是一边建设渝关,一边依靠周林的身份慢慢发展势力,除非是万不得已,不然现在这样最好了。
石油的问题,被李悦看得严重了,想不到先人早就有过开采油井的经验,不过当时采用的是竹子当做管道,并且开采了足有千米的深度。
经过这么多天的人工打捞,那里的石油根本没有减少、而且还在自行外溢,李悦不了解地层下面的情况,只能是感慨自己的运气太好了。
至于那座露天煤矿,完全没费多大的力气,仅仅是一个时辰的工夫,便有奚人来回报了。
对于煤炭的利用,牧民们明显有些恐惧,每年因为煤炭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到后来牧民宁可烧牛粪,也不使用煤炭,就是担心一觉睡去再也醒不来了。
结冰的辽河上,除了打渔的俘虏以外,出现最多的就是狗拉着的雪橇。
相比而言,同样在冰雪上奔跑,狗比马要灵活了许多,几十个雪橇绵延几里,兵士们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巡视,以防止契丹人借机偷袭。
今年的契丹人明显低调了许多,本该是选举可汗的年份,却是唯一一次没有选出新的可汗。
倒不是没有人当选,而是有人凭借着青牛,根本不认可这个可汗,加上有李墨和阿保机这两个异数,不出意外的话,契丹将会进入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中。
黄粱带着礼物走了,随着他进入渝关的还有俘虏劳工,以及兵士们扮作的工头。
俘虏们目前看上去温顺听话,谁知道他们真正的想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