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他的想法跟其他人的想法不一样。
在他看来,大丈夫能屈能伸。
无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大汉来说,必要的时候,委曲求全也没什么。
若是不如此的话,也不可能有他刘邦的今天了。
对于从底层爬上来的刘邦来说,委曲求全只是一种赖以生存的手段而已。
无所谓对与错。
“原来是这样...那朕呢,这一生中,有过委曲求全吗?”
“还真有...渭水之盟...”
很显然,李世民也想到了这一点。
刹那间,他的脸色变了变,随后才恢复正常。
国家生死关头,不得不如此。
“呵,我大蒙古铁骑纵横天下,本汗何曾跪过?”
相对于其他汉人皇帝们的扪心自问,成吉思汗不屑的说道。
真当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是吃干饭的么?
一向只有他铁木真欺负别人,别人何曾欺负过他啊!
总而言之,城主嬴政说出了标准答案之后,在场的皇帝们有的依然自信满满,有的认真反省,有的目中无人...
反正,朕认为自个是站着的,又有谁敢说朕跪下了?
“这...”
刘彻还是一头雾水。
对照着嬴政给出的标准答案,他怎么想怎么看,都认为自己没错。
“敢问城主,朕真的不知道,朕何曾有过委曲求全的时候,也没让天下百姓委屈过。”
“所以,这道题,朕肯定是答对了!”
想了半天,刘彻依然是坚持己见。
“哦?你再好好想想,确定没有过?”
面对能入得眼的皇帝,嬴政的容忍度是极大的。
若是对方换成刘邦,怕是早就怼回去了。
“朕确定!”
考虑了一会儿之后,刘彻点了点头,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这可是你说的,朕喜欢打脸!”
嬴政闻言,不由得笑道。
“既然你如此自信,那就好好看看,这个女子,是否你治下的子民?”
伴随着嬴政的话音一落,光幕上开始播放视频。
元封六年,匈奴势大,汉庭势弱!武帝刘彻逼不得以,在皇室中挑选适龄女子,以和亲来换取生存。
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年二十,进入了武帝的视野。
影像之中出现的是一个闺房,隐约有一女子在哭泣。
正当众人不知所以时,旁白的解说,才让众人知得发生了何事。
“乌孙公主...”
看着这一幕,刘彻的脸色猛然一变。
他感觉到,仿佛有一个巴掌,重重的甩在自己的脸上。
不仅如此,就连武帝朝的文武百官们,也都个个脸色沉了下来。
“启禀城主,朕当初封细君为乌孙公主,并赦免了江都王的罪过,又谈何委屈了她?”
“这是为了我大汉千千万百姓,乌孙公主,她功劳甚伟!”
咬了咬牙,刘彻说道:“当年我大汉实力不如人,朕也没办法,只能出此下策!”
话里话外,他还是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错。
毕竟,能以一女子换得天下太平,是非常划算的事。
更不用说,当年江都王试图谋反,整个江都王一系的子孙都因此而获罪。
若非为了和亲之大事,他们这些人可没这么容易洗脱罪名。
因此,在刘彻看来,此举虽然有些不太仁义,但绝对算不上跪着治理天下。
“诺大一个大汉王朝,居然需要靠牺牲一个弱女子的幸福,才能换得平安。”
嬴政闻言,毫不犹豫的揭穿了他的嘴脸,讽刺道:“你觉得,你的膝盖骨依旧很硬?”
“后世,后蜀亡国之前,花蕊夫人有一首诗,想必很应景。”
顿了顿,嬴政吟诵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诵完之后,嬴政摆了摆手,似乎有些意尽阑珊。
“算了,接着看下去吧!”
话音一落,暂住的影像继续播放。
恭送乌孙公主出嫁!
画面中显示的,是乌孙公主出嫁时的场景。
汉书外戚传:“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
简而言之,乌孙国是西域的一大国。
为了平灭匈奴这个心腹大患,网罗诸多盟友,最大限度争取养精蓄锐的时间。
刘彻下旨让乌孙公主刘细君下嫁给乌孙王,以拉拢这个盟友。
而这个乌孙国,便是刘彻选中的盟友国。
送亲队伍走了大半年,走了数千里路,终于将乌孙公主送到了乌孙国。
见着美丽的乌孙公主,乌孙王猎骄靡很是高兴,痛快的与大汉送亲使签订了盟约。
只可惜,乌孙公主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一、言语不通,风俗不同,生活寂寥。乌孙国,天天吃牛肉,喝羊奶,住在简陋的毡房里。细君最不适应的就是不懂当地语言。不能正常交流,只能当个“睁眼瞎”。和自己的丈夫也过不到一起,不得不分开居住,真正厮守的日子屈指可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