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廷发现他们南逃之后,即派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张弘范带兵追击,在崖山,双方相遇。
公元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在围困了二十多天之后,元军向宋军发起总攻,史称崖山海战。
战斗整整打了一天,宋军进行了顽强抵抗,最终还是溃败了。左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跳进大海。身后,还跟着追随他的十万军民。
那是一场气吞山河、亘古未有的大悲剧啊!
南宋由此灭亡。
然而,这场战斗,宋军输得有些憋屈。
虽然元军已经占有整个中国版图,而南宋流亡小朝廷则只能盘踞海中一岛之地,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就崖山战场而言,宋军有各类船只上千艘,人员二十多万。剔除跟随的王室成员、朝廷大臣、宫女、宫廷内侍人员以及随军家属等非战斗人员,宋军的人数仍有数万。
而元军有战船四百多艘,士兵二万多。
在力量对比上,宋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
固然,宋军士兵的个人军事素质不如元军,但战败最重要原因,是宋军统帅张世杰在指挥上出现失误。他没有听从派兵扼守西南出海口的建议,又用连环方式将所有船只连成一字阵的水寨,摆出死守的姿态。这给了张弘范一个机会。
张弘范在挥兵到达之后,马上封锁了西南出海口和宋军取水通道。宋军被断绝撤退之路,取水困难,处在困厄之中。连日喝不到淡水,士兵体力严重下降。
而连环阵营又造成宋军无法机动灵活应战,使其没有受到攻击的部位,只能按兵不动,而受到攻击的部位,元军却占有优势兵力。在这种状况之下,宋军数量上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处处被动挨打,最终溃败。
勿庸讳言,赵昺对宋朝是有偏爱的,这个被人斥之为积贫积弱的朝代,有着种种的弊端,然而它又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远超盛唐。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所以有人断言,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此话虽然绝对了一些,偏激了一些,但也并非全无道理。
以赵昺对此话的理解,并非是华夏文明断裂或者湮灭,而是文明的走向出现偏差,从此之后,华夏文明,不是少了些优雅的气度、宽博的胸襟和硬朗的风骨吗?
喜欢收拾山河,从崖山开始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收拾山河,从崖山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