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熹子正青春

作品:肌肉大导演|作者:大胖鸡|分类:都市|更新:2022-09-27 18:58:14|字数:4452字

时间蜻蜓点水,墙上的日历翻了又翻,18~20日这个周末宣告结束。

一般大导演都会有怪癖,斯皮尔伯格也不例外,在他每次有新电影上映的开画周末,就会把自己关在豪宅里,切断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不接电话、不看短信、不翻邮箱也不看电视新闻,不想接触任何与新片成绩有关的信息。

大家都知道他这个习惯,也不会有人去打扰或者惹怒他。

这次《幸福终点站》的三天也不例外,在周一早上,斯皮尔伯格来到梦工厂的办公室,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不过在看到公司里其他人的表情,对于票房斯皮尔伯格已经心中有数,毕竟试映式观众的反响就很一般。

“怎么样,影片的成绩还可以吗?”

“首日1820万,三天4500万。”负责统计票房的工作人员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报了票房数据。

“1820万?”向来对公司财务不太关心的斯皮尔伯格,对于票房还是很敏感和专业。

一听到这个数据,他就皱起了眉头,这代表着平庸,别说周冠军甚至拿不到单日冠军。

这可是全年最热门的暑期档,动辄开幕票房3千万、4千万的新片大有人在。

工作人员拿着详细的数据继续说道:“单日票房和周票房都是第二位,不过观众和影评界的反应都很不理想……”

斯皮尔伯格没有说话,默默的拿过详细报表,仔细的分析着。

第一位,仍旧是《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上映第二周的小巫师依旧强势,单日仍旧有接近3000万票房入账。

而排名第三位的正是《谍影重重》,上映首日在2000多家影院拿下了1560万票房,首周末三天更是突破了4000万。

烂番茄上对董熹扮演的“杰森·伯恩”也是给予高度的评价:90%、85%、80%,一片鲜艳的新鲜番茄。

“这部电影掌控了我们的注意力和我们的敬意。”——《洛杉矶时报》。

“《谍影重重》爆发出与《碟中谍》不相上下的功率和能量。”——《达拉斯早报》

“没有依赖于任何的高科技道具和花里胡哨的设定,就唤醒了所有的感觉。”——《纽约时报》。

“你知道吗,这部电影实际上只关于一件事情:董熹太酷了。这部电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他坚韧刚毅的性格和粗犷帅气的外形。”——《华盛顿邮报》。

媒体似乎一改苛刻的态度,对《谍影重重》大唱赞歌,当然也有反面意见。

“做为原着粉,依旧不能接受亚裔饰演杰森·伯恩。”——《波士顿环球报》。

“看完《谍影重重》再看007,仿佛是在看奥特曼打小怪兽。”——某网友。

其实不管是《碟中谍》还是《谍影重重》,拍摄前的目标只有一个:怎么与007系列区别开。

007邦德是英国绅士的最终极代表,也是在《哈利波特》出现之前,英国(或者世界)唯一能在商业上跟好莱坞抗衡的系列ip。

可是,自从他在六十年代出现,观众对007的人设已经疲惫了,可能是因为大家终于想通了一点:一个人群里最帅的男人,开着最贵的astonmartin汽车,穿着最贵的savillerow西服,说实话,是最不适合当特务的...…

007所有系列都很夸张,但1979年上映的《大破太空城》最扯!

《碟中谍》在九十年代刚出现发时候,大家都感觉焕然一新,因为,相对于和坏人肉搏后,头发永远一丝不苟的007,“靓汤”创造了一个创造了一个拳拳到肉、动作与悬疑场面都提升了一个层次的作品。

所以,《碟中谍》成为间谍电影的又一代表作。

但是几部《碟中谍》过后,原来焕然一新的“靓汤”,在观众的眼里,也开始变得不真实与千篇一律了,毕竟还是摆脱不了他“特别靓汤”的形象。

这个节骨眼上,《谍影重重》的诞生恰到好处,相比于007和靓汤,董熹无论在从人设到打扮到样貌,都更接近于普通人。

并且,和《碟中谍》的夸张动作场面相比,居然整部电影是仿效纪录片的手提镜头!

对于一部大商业动作片来说,这种纪实风格是史无前例,非常大胆的尝试。

以往说起纪实风格的电影,无不是些粗制滥造的低成本恐怖片,《女巫布莱尔》、《鬼影重重》等。

从007到《碟中谍》到《谍影重重》,能看到观众审美的不断进化。

这就要再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电影的代入感。

真实感营造的氛围,让观众能够代入进电影的世界里。

举个例子,同样是从高楼往下跳的镜头,程龙的电影会让观众惊呼出声,而董熹的电影则会让观众屏住呼吸。

差距就在于,看程龙的电影,观众自始至终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而看《谍影重重》则是以主角的视角去思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肌肉大导演》,方便以后阅读肌肉大导演第514章 熹子正青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肌肉大导演第514章 熹子正青春并对肌肉大导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