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三年,岁次丙寅。
四月,长乐宫。
张让一人独自站立在朝堂之上,眼光冰冷,底下,是这一个月来典韦从流民中找到的历史人物。
张良,白起,李婧,范蠡……
“诸位,辛苦了!”
张让昂然叫道:
“这三天时间来,本王已经和丞相杨素等人安置好了各位的职位,怎么样,让你们了解我大汉国情,了解的怎么样了?”
“回中山王殿下,臣等已经熟知大汉国史,典籍,国情,民风,制度……”
“好!”
张让拍手称赞,这三天来,他让所有人不要急着去进入朝堂,而是躲在太学里好好研究掌故,凭借着一个个人物的天才能力,他们迅速掌握了大汉目前的基本状况。
张让办起事来,也就顺手多了。
当然这三天,他也没闲着,改革官制,制定了后世的三公九卿制,并将每一位官员的人选确定。
他用眼神示意蒙毅,后者立刻会意,朗声道:
“诸位,今日朝堂大议,只议两件事,其一,国不可一日无君,拟定储君人选;其二,大汉新官制议定。”
“纲举目张,殿下英明!”
“报!!!!!!!”
就在群臣情绪激动的时候,殿外一声大叫传了进来。
“报!!!!!!!”
大叫声,从远及近一声声传来。
蒙毅一皱眉,不解的看着大殿之外,群臣也是面面相对,唯有张让,嘴角抹出不可觉察的微笑。
“报!太后回朝!!”
从大殿之外跑进一个侍卫气喘吁吁大声说道!
太后,即是何皇后,刘宏已经驾崩了,她自然而然成了太后。
什么!!
听到这句话,大殿群臣一惊,不明白太后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不是在监察司里面吗?殿下怎么让他回来了?
惊讶的不仅仅是群臣,蒙毅心中更是惊讶,据他的了解,太后不应该这个时候回来啊?主公也不可能让她回来,莫非出了什么变故!!!
“殿下,太后回朝,陛下理应接驾!”
就在众人在惊诧的时候,丞相杨素站在张让旁边小声的提醒张让。
“嗯……”
张让点点头,回过神来。
现在可不是让群臣惊诧的时候,有什么事,先做完这个再说,不过太后提前回来这件事确实是他下的决定。
不过,张让奇怪的看了群臣一眼,各人虽然心惊,可是依旧处变不惊,不愧是中华最强盛的文臣武将班子。
“群臣与本王接驾太后。”
张让缓缓的从龙椅旁边站起来严肃的看着殿下大臣说道。
“臣遵旨。”
群臣回过神来,应道。
随即,张让带领大臣来到宫门外,等候着太后的凤驾。
渐渐地从远处走来一队人马,人影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四匹白马拉着一架凤车,四周是一队队的护卫,护卫的衣服很陌生,应该是监察司的士兵,不是禁卫军。
陈庆之做事,还真是滴水不漏。
不只是监察司马,还有许许多多宫女太监候在一旁。
队伍近了,更近了,车马缓缓的来到张让的面前停了下来。
张让看着华丽的凤驾,由于凤驾被金帘遮挡着,看不清里面人的面貌。
但她可以猜出,帘子后面的太后是怎样的气急败坏!
“叮——系统提示获得何太后一百怒气积分!”
还真是对我咬牙切齿啊?!
张让心想自己再怎么也杀了刘宏,太后的男人;杀了刘辨,太后的儿子;而且骗了她身子,还让她在监察司里受苦受难,对自己恨意远超一般人,这倒不怎么奇怪。
看着这些护卫和宫女,张让的目光渐渐的冷了下来,竟然见到本王不下跪!
在她们的眼神中看到的只有冷漠,是的冷漠,好像没有看到张让这个中山王一般,张让握紧了手里的拳头,心里在笑,看来宫中忠于太后的人不少啊,好,有意思,有意思。
多长时间了,他没有见到这种眼神多长时间了…
“臣中山王张让拜见太后!”
张让一甩袖子带领群臣拜见太后。
“臣等拜见太后!”
大臣们慌忙跪倒。
就在张让等人说完,一个洁白无瑕的手从凤驾中伸出来,一个脑袋从凤驾中伸了出来,张让惊讶的看着从凤驾出来的女人。
虽然已经见过无数次,可还是觉得美!太美了!
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个女人的美!
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他又有点怜香惜玉了,之所以不杀何太后,原因有二,一是她肚子里怀了自己的孩子;二是刘伯温死之前告诉自己,大汉目前还不能推到,而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用太后垂帘听政,再好不过。
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政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甚至将来太后如果生下儿子,也就是张让的儿子,可以顺理成章,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
天子就是我儿子!
这样的事,难道不爽吗?
“殿下,多日不见,来来来,让哀家看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