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无形的网

作品:平原大时代|作者:栋梁A|分类:历史|更新:2024-01-11 08:38:00|字数:20686字

早晨林玲醒来时,丈夫已经悄悄走了。

光着身子下了床,发现桌子上男人已经做好了早餐。这下可以多睡一会懒觉了。回笼觉任何人都喜欢,哪怕是回到床上躺着也是一件极幸福的事。

女人觉得自己精神愉悦,身体乏酸。看起来昨夜情爱的宿醉反应是很大的。想到还不知道男人能在淮海市待多久,她又有些惆怅,把身体躺平在床怀念昨晚的欢愉。直到上早课的孩子噼里啪啦跑过楼梯时,她才起来洗漱打扮,把宗旭喊起来吃饭。

娘俩出了门。屋外热的要命,太阳炙热地照射着大地,林玲赶紧把碎花遮阳伞打起来。孩要上学,妈要上班。这个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余明把印刷好的《大汉双娇,淮海风华》递到每一位老领导的手中时,一个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兴邦已经悄无声息地造就了一个势!这个势在无形中结成一个看不见的网,形成了一个势不可挡的统一战线,最后铵根错节的网往一个中心汇集,就是全力建设淮海旅游城市,打造旅游一条街名片,执掌这个建设大局旗手的就是淮海市的副市长宗兴邦。

做事成功的四大要素在《韩非子-功名》中阐释的很详尽: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其实这四条可以总结为一个字:势。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曾国藩就讲世间有四种势:造势、借势、引势、断势。势有高中低三种格局,人要会因势而为,因此世间存在三种人,有觉悟的人,做好小事,积累小势,小有成就;智慧的人,成就中势,等待机会,顺势而上;厉害的人,制造大势,谋划布局,借势发达。

兴邦显然是最厉害的会造势的人物。他不显山不露水的就造就了一个大局势,将淮海市的老干部们都笼络到自己的阵营里来,和他们形成统一战线,开展工作时顺风顺势,而不是逆风逆势。不要小看这些退休的老干部们,他们多年经营,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说句难听的话,这些人帮你成事可能不足,但败你的事则绰绰有余。

淮海市历史文脉建设公开设计招标,很多设计院蜂拥而至,经过激烈竞争,最后清华建筑设计院、南大建筑设计院和西南建筑设计院三家进入最终候选名单。

三家设计院实力相当,设计方案不分仲伯,一时难以选择。中午汪洋第一次踏进兴邦办公室的门,兴邦赶紧起身把市长让到沙发上,余明给两位市长倒了一杯茶后,把门带上到隔壁总值班室候着。

汪洋递给兴邦一支烟,“宗老弟,你也是南大的吧?”

“嗯,我是七八级。”

“哦吼,你还比我大两届那,我是八零会计系。”

“这个第一次听你说,那我们是校友啊。”

“南大的老校长给我打电话,说咱们市这个招标项目对南大建筑系很重要,希望咱能搞成一个校市共建的佳作出来。”

其实市政府已经组织了好几次专家论证会,大部分人倾向于南大设计院这个方案,它拿的方案更贴近淮海市现状。它把文脉建设分为南北两个段,以戏马台为界,以南至龙飞山段地上历史建筑遗迹较多,搞重建、维护、开发保护,能很快形成气候。对于戏马台往北至黄楼段,地上建筑荡然无存,企事业和居民建筑太多,大多数遗址位于地下,应适度暂缓,在日后的城市建设发展中配套大型地下空间工程,按照规划搞地下大遗址保护。

兴邦也倾向于南大这个项目。但是汪洋这一打招呼,好像又要把事情搞复杂了。汪洋把烟抽的滋滋响。

“淮海工程学院最近要要筹建淮海大学, 我建议可以给清华和西南两家设计院几个项目平衡一下。”

“哈哈,汪市长不愧为南大的杰出校友。南大当年有句话,今日我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我为荣。现在汪市长实践了这句话。

历史文脉设计方案,大多数专家都倾向于南大这个方案,下午市政府有个论证会,我让他们敲定这个事。我们的旅游名片需要及早擦亮。”

兴邦在一瞬间作出决策,他必须同意汪洋的意见。其实影响他作出决策的更多的是出自他的本能,而不是依赖理性的推理。作为政治动物的本能驱动,兴邦敏锐的觉察到,他必须在此时和汪洋站在同一边。

有时候本能更能贴切的维护自己权益最大化。本能是为了适应石器时代的生存环境进化而来的,“我们的头骨里住着一个石器时代的大脑”,而这个我们从石器时代继承的大脑与我们应对今天挑战所需要的大脑出现了错配,这种错配可以解释为什么本能在政治上经常误导我们。归根结底,政治是本能与高阶认知在大脑里进行一场拉锯战的结果,而本能常常会占上风,影响我们做出明智选择。

汪洋脸有些红。但是他很高兴,老校长对他有知遇之恩,好不容易张次口他再办不了,将来无言以对啊。

他立刻对兴邦的反应给予投桃报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平原大时代》,方便以后阅读平原大时代第24章 无形的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平原大时代第24章 无形的网并对平原大时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