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刘洪进谏考工署

作品:三国:兴汉|作者:红落|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8 22:15:38|字数:4464字

“臣洪拜见天子!”

刘洪大约六十上下的年纪,精神矍铄,步伐矫健。

像朝廷之中侍中加官的京官,除非是大朝会,否则想见天子都是极难。

就算是三公九卿,想见天子也要上奏,经过层层关卡后,未必能传到皇帝这里。

就算到了,也未必会放在心上。

更何况是刘洪这样进京述职的官员,正常也就到三公府和尚书台。

“刘卿起身,赐座。”

刘辩开口道,眼前的老者目光炯炯,皮肤黝黑,显然是个有理论,又有经验的实干者。

而他最喜欢的,便是这类人。

刘洪,是刘秀的兄长刘演次子刘兴的后人,也算是汉室宗亲。

汉末姓刘的名人,就没几个不是汉室宗亲。

“老臣叩谢陛下圣恩。”

刘洪又叩了个头,这才起身。

汉时人们交谈,往往是跪着。

跪拜虽然是大礼,但并不是卑躬屈膝。

“臣自到会稽郡......”

刘洪起身之后,开始了述职。

闻言,刘辩顿感无趣,忙打断道:“刘卿且勿要说这些事情,我听闻你在编撰历法。”

“是的,此为乾象历,自前汉使用三统历百余岁后,已不再准确。

致使今汉重新使用战国时四分历法。

臣常思今日之数算远胜古日,怎历法反而不如呢,所以在政务之余,便多有观察和研究。

但尚有一些错漏,预计两到三年,可审定完成。”

刘辩点点头,道:“刘卿所言极是,既然回到了雒阳,就不要再走了。

赵淳,你去安排吧刘卿的家眷接过来吧,从北阙挑一套府邸,赏赐于刘卿。”

“遵旨。”

“臣谢陛下圣恩。”

刘洪微微有些差异,但又寻思可能新的天子比较喜欢天象,于是道:“陛下,星象是有运行轨迹,观察后可反推大地,其中奇妙,不是臣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

但若是以此来判断国运,则有失偏颇。”

闻言,蔡邕吓了一跳,这是什么话!

他正要出来解释一二,不期刘辩笑道:“正是如此,事在人为嘛。

若是看星象能治理国家,我们还学习经学做什么。”

说到这里,他又问道:“这京中的职务,刘卿希望要哪一个?”

“这个......”

刘洪犹豫了一下,道,“最好是清闲一点的,臣才好有更多精力去研究历法和数算。

而且,最好能够举荐孝廉,如此臣也好多召些学生帮忙研究。”

刘辩想了想,太史令虽然是个好职位,但是王立是刚刚提拔上去的。

而且为了配合他演戏,还被人插了......

扭头看了一眼蔡邕,忽地想起来一个职位,于是道:“那便任刘卿为博士祭酒吧,另外加侍中衔。

至于举荐的权力,你们十四个博士和一个祭酒,那就每年可以举荐一个茂才,十四个孝廉。”

“这,老臣多谢圣上,愿圣上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刘洪大喜不已。

蔡邕也是大吃一惊,完全没有想到天子如此大的手笔。

这一下在举荐人才上,可以说是一州的权柄了。

陛下爱经学,这是好事。

毕竟蔡邕就是最着名的经学大师。

“圣上,臣来到雒阳这两个月,也没有闲着。”

刘洪显然已经进入了亢奋的状态,“如今算数上面,太倚仗记忆,缺少工具。

故臣思索多日,发明一种算数方法,叫做珠算。

于是便常去考工署拜托制作,其中有良工苏越,手艺精湛,可为今之孝廉。”

“元卓,匠人并非士人,岂可为孝廉。”

这个时候,蔡邕终于忍不住提醒道。

刘洪毫不客气的回怼道:“他为工,虽能尽力,但不会尽心。

若是能为孝廉,则上升有望,必然尽心尽力。

且我们日常所用,哪一个不是匠人所出。

我只不过举荐一人,又干蔡君何事?”

蔡邕一愣,没好气的瞪了对方一眼,老夫刚刚帮你通达天子,你立即翻脸不认人。

殊不知,我劝你是为你好。

刘洪面上一脸正气,接着道:“我们士人,为官可拿俸禄,归隐则有田园,衣食无忧。

匠人世代为工匠,俸禄稀少,又无田地,生计艰难。

他们被安置在南广里、南直里。

我拜访苏越时,经常过去。

那里房屋拥挤,肮脏破烂,遍地垃圾。

匠人给我们建的房屋堂皇大气,他们却居住在黄泥茅草房中。

如苏越这等良工,匠工之余接点活计还能补贴家用。

大部分匠工,每天只吃两顿饭,主食只能管着本人。

家眷则是到郊外采摘野菜,混杂食用。

如今深冬,孩童衣不蔽体,面有菜色。

而匠工年过三十,便苍老不堪。”

刘辩听着听着,脸色便沉了下来。

而蔡邕则是恍然,原来刘洪是要顺带打击一下关中豪族。

也就是所谓的党同伐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兴汉》,方便以后阅读三国:兴汉第200章 刘洪进谏考工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兴汉第200章 刘洪进谏考工署并对三国:兴汉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