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敲打王匡调王瑰

作品:三国:兴汉|作者:红落|分类:历史|更新:2024-01-31 11:16:52|字数:5350字

正如刘辩所说。

黄琬来到雒阳,心中是相当忐忑的。

他接到召他回京的诏书,本以为至少也是九卿之一。

外放州牧和朝廷中心,如何取舍?

这个主要还是看个人的选择。

在外行事方便,一州之牧守,基本相当于州皇帝了。

但由于不在朝廷中心,很容易遭到诋毁中伤。

而且州牧这种应急而设的职务,天子本来就很忌惮。

而朝廷中的两千石,职权肯定小很多。

但若是能加官侍中,那常伴皇帝,参与政事,那就是大汉的中心。

然后路走一半,各种消息传来,黄琬才知道上了当。

他被袁隗给矫诏调走了。

这个时候想回去也难,孔伷已经上任了。

而且颍川郡是汝颍集团的地盘,颍川太守李旻是袁家的故吏......

他要是回头,不是被官家抓住,就是被游侠杀死。

麾下黄忠虽然有万夫不当之勇,但群蚁咬死象。

所以,黄琬只能硬着头皮来到了雒阳。

......

在返回德阳殿的时候,刘辩也在脑海中搜寻着黄琬的资料。

在他看来,其实世家大族,以家族为根基。

所以乡党盛行,因为在面对天子和其他派系的时候,大家的利益诉求是一致的。

所以,想知道这个人是哪个派系的,首先要看的,就是这个人是哪里人。

黄琬出自江夏的世家大族,祖父黄琼曾任三公。

曾祖父黄香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时人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此君也是免费加班,把卷做到极致的人物。

在担任尚书郎的时候,一个人住在尚书台里,白天黑夜都不离宫门......

另外,黄盖是他的族弟......

不知道这次来京,有没有随行。

“陛下。”

这时,中常侍赵淳问道。“此次前去平定河东郡的白波军,北军为何由中郎将毋丘毅统领,而不用北军中郎将王瑰?”

刘辩收回心神,道:“王瑰负责北军演练,与士卒将官朝夕相处,若是再行带兵之权。

这北军是我的,还是王瑰的?”

“圣上英明。”

刘辩接着道:“毋丘毅是河东郡人,白波军的叛乱,一方面是官员的压迫。

另一方面,也是河东郡当地豪族的推波助澜。

所以,我也要看看现在还在中枢的毋丘毅与裴茂,与其他人是否是一丘之貉。

如果不是的话,必然会尽力讨伐白波军。

如果是的话,也休怪我借着军事,将之处理。”

赵淳点了点头。

......

回到德阳殿时。

北军中郎将王瑰、河南尹兼中护军王匡、司隶校尉牵招、城门校尉田芬,虎贲中郎将张辽、以及执金吾鲍信等人已等待多时。

见到天子,众人自然行礼。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请入座。”

刘辩快走两步,虚扶众人。

众人也就趁势起身。

“永乐少府在么?”

刘辩问道。

一旁的赵淳早问过小黄门,闻言回道:“毕少府还在伺候太后,但已安排人把物事送来。”

刘辩于是拍着手,道:“如此正好,诸位爱卿,毕少府最近发明了几样小东西,正要给大家开开眼界。”

闻言,众人面面相觑,倒是田芬开口道:“毕少府昔日就曾铸天禄虾蟆,吐水于平门外桥东,又转水入宫。

还曾作翻车渴乌,旋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今日所做,定然奇妙。”

话音刚落,一群健壮的夫人,便在小黄门的带领下,抬进来一个个的木制物事。

若是有现代人在,定会大叫:“这不就是太师椅和茶几么?”

由于宫中少了宦官,所以又从雒阳周边招收了一些健壮的妇人,用作苦力。

妇人们先是撤掉原本的席坐,然后把太师椅依次放好。

每把太师椅的旁边,都放一个和靠背差不多等高的茶几。

随后,在每个太师椅的椅面上,都放置了一个竹垫。

看到这一幕,众人顿时笑了起来。

他们不是没有见识的人,胡凳、胡服之类的见的也是多了。

这种物事,明显就是胡凳改良而成。

其实作为顶层,他们大多数并不再迷信。

自然不会相信服妖之类的说法,只有那些见识浅薄的人,才会说一些神神叨叨的事情。

而孝灵皇帝风评不好,所以他做的任何东西,都会被人戴上有色的眼镜。

喜欢胡服,好话可以说是促进民族文化融合。

不好的话,那就是服妖了......

刘辩带头坐到了靠北正中的太师椅上,道:“诸位,试试如何。

我意,以后朝会上,也可以放置这些座椅。”

闻声,众人依次落座,这时,又有宫女出现,每人端着煮好的茶水,放到一侧的茶几上。

刘辩先呷了一口,众人见状,也学着刘辩的样子呷了一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兴汉》,方便以后阅读三国:兴汉第144章 敲打王匡调王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兴汉第144章 敲打王匡调王瑰并对三国:兴汉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