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李三郎的西巡(八)

作品:刀尖上的大唐|作者:老蜻蜓|分类:历史|更新:2024-05-15 01:11:02|字数:10294字

晋阳宫。

镇中生产顺利,终于轮到研究朱梁了。

辽王李洵、枢密使李崇武并众老少济济一堂,认真地讨论时局。赵敬老小子侃侃而谈,道:“近年来,朱贼喜怒无常,擅杀功臣宿将,其内积怨颇深,乱象已显,亡无日矣。

朱友珪源出贱种,弑父篡位,人心不服。

先有张厚杀韩建,后有杨师厚自据魏博,其皆不能制,可见一斑。

有珪杀友文,而友谦不自安,历数其罪,逆梁之乱,可期矣。”

抛开人品不谈,这老小子这话说得确实有些见地。而且这厮摇头晃脑地,抑扬顿挫十分恰当,烘托得气氛更增三分光彩。

“哈哈哈哈。”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郑守义郑大帅狠搓一双黑手,乐道,“老秦,与这朱友谦你是早有联络了吧,”又向李三郎道,“使君,可是在等今日?妙,妙啊。”

要说咱郑大帅有进步呢。比如对于怎样称呼李三,老屠子就很花了一番心思。私下么叫个李三郎也没啥,问题是正经场合比较麻烦。有人叫李公、叫明公,但二爷实在有点舔不下去,就琢磨了这么个叫法。

枢密使,使君,没毛病。

并且李老三没反对,算是成了。

这老黑如此捧场是好事,但这话怎么听都有点别扭。似乎他李枢密就等着邻居家里出事捞好处,那不跟朱温一个水平了?

“历史洪流,浩浩荡荡。顺之则生,逆之者亡。”李某人先胡扯了一句开场,然后才进入主题,道,“百善孝为先。朱温便是天下皆曰可杀,也轮不到他朱友珪。如此丧心病狂之徒,岂能容于天地之间?

我意,发一份檄文,邀天下共讨友珪。

另外,朱温虽行篡逆,却一点可取,那便是爱民。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何为仁?何为义?

爱民为仁,利民是义。

又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子,代天牧民。天下并非天子私产。昔年中原大乱,十室九空,朱温治汴,劝课农桑,恢复生产,省徭役,薄赋敛,百姓竞相归附。在汴一二十年,其地之富庶甲于天下。朱温能以中原四战之地而成就如此事业,亦种因如此。

我常闻朱温关心民生之举,亦曾亲至河南,见其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不论他有多少罪孽,在爱民这一点上都是有大功于天下地。

所以,还要再发一文,书朱温爱民之举,大为褒扬。”

李枢密高见,众人皆颔首称是。反正这种不痛不痒的檄文,武夫们才没兴致鬼扯。说得再多,还不是得爷爷一刀一枪杀过去。李老三愿意扯淡,那就扯淡好了,不胡搞就行。

倒是赵敬大唱赞歌道:“主公爱民之心,可表日月。

主公心胸之宽阔,如江海,如苍穹。

大唐幸甚,天下幸甚。”

这老货如此不要面皮地拍捧,老屠子感觉隔夜饭都快压不住了。老小子从李匡筹到刘仁恭、刘守光,到如今跑来李老三手下混饭吃。如此反复横跳,每次还都能全身而退,也真是个人才。

又想,李老三这一手,高啊。

一边狠踩朱友珪篡逆,一边却把死猪高高挂起?

妙,妙啊!好鼓动对面反水么?

老屠子自觉又学了一招。

嗯,李老三,这浑身都是宝啊。

秦光弼亦附和道:“彼内外汹汹,正是良机。计将安出,请李公示下。”

其余众将也都磨刀霍霍,就准备狠杀一把。

老武夫们都看得清楚,义武李承嗣,义昌元行钦,这两位方面大将都很可靠。杨师厚才坐了魏博,定要时间克化,一时河北那边不必担忧。

正好李老三带队在晋阳,可以集中力量在这边打开局面。

朱友谦主动来归,泽州的韩进通想必也是惶惶不可终日,亦可谋划。

这么多兵头,谁不想着再打下地盘向上走一走。

节度使,这就是武夫的终极梦想嘛,谁不肯。

亦有人在想,怎么这般巧法?大军走到晋阳不动,然后就是逆梁内乱。

天意乎?

人谋乎?

李枢密看向周德威,道:“周帅你久在河东,可有见教?”

周德威先向顶头上司秦光弼拱手,而后答道:“朱友谦是有难来投,然其真情假意却也难知。若此时引兵去救不免与梁军苦战,得不偿失。无如静观其变。”

他寥寥数语,说得众将齐齐点头。

是该等这厮扛不住了再出手,才好谈下好处,否则这厮赖在河中不走,兄弟们不是白白给他挡刀?

大伙只是想扑上去啃一口肥的,赔本买卖可是万万做不得的。

郑守义此刻的心境就十分平和,可说是无欲则刚的典范。

中原这个大磨盘他可没兴趣往里扎,否则当初也不会自请移镇。在振武军四五年,各项事业都很顺利,只要没人动他的地盘,一切好说。

哪怕派巡抚使过来都无所谓。嘿嘿,在振武军,爷爷就是天,巡抚个锤子。老实干活没毛病,敢闹,就让他去天上巡抚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刀尖上的大唐》,方便以后阅读刀尖上的大唐第8章 李三郎的西巡(八)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刀尖上的大唐第8章 李三郎的西巡(八)并对刀尖上的大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