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战将起

作品:山河劫|作者:码字的二喵|分类:其他|更新:2023-12-20 09:31:48|字数:9494字

吴先生果然没有猜错,政府调兵并不是为了对付整天打一冷枪换个地方的所谓“红军”的,他们那几条枪和若干砍刀还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从头一年中央军第三十五师、四十一师、四十二师先后进驻皖省开始,就已经在为下次北伐做准备。

但由于江西、福建、两湖和两广的不稳定(蒋桂战争)影响,直至北方各路大王下决心联手与南京对抗,中央军这边也没完成集结。

面对急剧恶化的局势,政府为防变不得不紧急以剿匪为名成立一个新的集团军,下死命令让四个师在指定时间内赶到合肥、蚌埠、肥西和巢湖地区展开。

如此还不放心,中央一方面加紧对本省各地行政官员的选配以巩固党政一体化,另一方面为使江、淮成为年轻政府的重要屏障,借鉴清末团练制度建立地方团防。

以县为单位组建保安大队,下面以重点镇为核心划分成若干个区,设区队,区队下面是各乡中队,村则有保安小队。

大约是想用这样的方法层层布防,把皖省建成座坚固、难啃的大堡垒。

当然罗,这个堡垒不仅要让北方军阀难啃,且要让比他们弱小然而数量众多的各类土匪、赤患们下不得嘴才好。

按上峰的如意算盘这法子还有个妙用,那就是可以让各保安大队成为军队后备力量,随时从中补充、调用兵员。

县老爷们完全理解这一用意,便迎合此难得的机会一手向中央要枪购弹,一手向地方上派饷征粮,两头吃!

有些能力并且乐于扩充实力的县,甚至组建两、三个保安大队。

自然官不是白封的,在捐款的名义下公私两便,于是乎不知又成就了几多新贪婪。

只是苦的依然是芸芸百姓,鸡飞狗跳、物价飞升,反过来造反闹事的日渐增多,官员们振振有词:“所以上策乃是重视地方保安的建设呀!”

三月初,大战的风声愈吹愈急。省里派下几名军官来到县上,以淮西第三保安旅名义开始编组新部队,各保安中队抽一半兵,转眼成了穿黄军装的“正规军”。

听说要离开家乡,多数都不情愿。唯独陈仲礼来了精神,大呼小叫、上窜下跳地招呼,赏给每个愿意跟去的弟兄十块大洋,然后又招来二、三十个壮丁,带了去县里见军官们。

他被当典型模范树起来,不但立即被授中尉军衔当了连长,还得到了齐装满员上百人的连队。

陈仲礼非常得意,带着王四天天领兵操练,什么队列、刺杀、打靶,忙得不亦乐乎。

陈三爷不像别人自以为是,他知道凭自己这两下要带这帮昨天的乡民上战场有点瞎掰,所以主动请求给他派几个有经验的军官或老兵,上峰出乎意外,但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他。

几天以后,两个少尉带着三、四个士官来到他的驻地,自称叫李雄的湖南小个子是派给他的连副;军需官兼文书黄富民,呲着口烟黄的牙,却眯着和大脸盘不相称、狡猾的小眼睛。

这几个人没几天就和仲礼混成了铁哥们,一起吃喝、行动。原因是陈二爷爽快地给他们增发一份饷,且是不欠、不拖的。

他还有一招,来自于李雄聊天时告诉他的几句话,说:“当兵吃粮,最看重的是两件事哈,一个粮、一个饷,哪个保得这两桩哪个就值得小兵们替他拼命。”

所以陈仲礼极重视连队伙食,要求必须保持在其它连队水平之上。这招很得人心,从操场上就能看出来,他的第二连不但精神面貌好,操练也比别人更狠、更积极。

“可不敢吃太好喽,小心别人会嫉妒,口水也能害死人咧!”吃了两天黄富民就眨着眼睛跟他嘀咕。

四月还没开始,战争便匆忙爆发。早有准备且憋足了劲头的北方联军三下五除二冲垮对手的防线,大批溃兵很快出现在淮河的各个渡口上。

他们的到来不但引起了居民的恐慌,且也极大地打击了后方所有部队的士气。

这天黄富民从营里领给养回来,进门就把帽子摘下来往桌面上一摔,骂骂咧咧地说:

“妈的,真他娘没用,新二十八、二十九师没打就跑光了,生生地把中央军扔在了河边。我看呐,淮河防线快守不住了!”

“怎么会?”仲礼坐在个小板凳上正聚精会神地擦他那只佩枪,头也不抬地说:“他们告诉我在河对岸有六个师啊,那可是好几万人呐!”

“唉,”李雄放下手里的书从床上坐起来:“你是没得看到过啥子叫做‘兵败如山倒’。

侧翼暴露、后路切断是最最可怕的事,通常四面八方枪声一响人心就慌罗,哪管敌人从哪个方向来,掉头跑路就是,跑不掉格老子就被人家包住噻。”

“可是大家都跑,最后一起倒霉,不是么?”陈仲礼还是没抬头,像在自言自语:

“何况一枪没放就溜也太丢面子,那对面的也是人,挨上一枪我就不信他不躺下。哎,说到这,咱队伍的射击练得咋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山河劫》,方便以后阅读山河劫第4章 大战将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山河劫第4章 大战将起并对山河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