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战争的伤痛和治国的思想

作品: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作者:家奴|分类:其他|更新:2024-04-05 15:33:29|字数:6022字

634、主父燕的建议:战争的伤痛和治国的思想

主父燕,原来是齐国临淄人。早年热衷于学习长度纵横之术,晚年开始接触易经、春秋、百家学说。他在齐国与许多儒生交往,但没有得到他们的重视,甚至被拒绝,无法在齐国立足。因为家境贫寒,连借钱都借不到,所以决定去北方游历燕、赵、中山等地。然而,他在这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待遇,他的生活非常艰难。

孝武元光元年,主父偃觉得诸侯国已经游遍,但没有什么值得怀念的,于是决定西入函谷关,见卫将军。虽然卫将军多次向皇帝推荐他,但皇帝并没有召见他。由于资金不足,他停留了很长时间,许多公卿宾客都厌倦了他,于是他向朝廷写信。没想到早上刚上书,晚上就被召入宫见驾。他总共对皇帝说了九件事,其中八件是关于法令的建议,一件是关于对匈奴的训诫。

他说:“我听说聪明的君主不讨厌真诚和直率的建议,以便更广泛地听取意见;忠诚的臣民不敢逃避严厉的惩罚,以便直接建议君主。因此,国家事务不会错过任何好的策略,成就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现在,我不敢隐瞒我的忠诚,逃避死亡的危险,给我一些愚蠢的建议。我希望陛下能原谅我的罪行,并稍微调查一下我的建议。”

他引用司马法说:“无论国家有多大,如果战争好,它都会灭亡;即使世界已经平静下来,如果你忘记了战备,它也将是危险的。“世界平静下来后,皇帝举行了一场大型阅兵,春秋两季分别进行狩猎活动。诸侯国在春天训练军队,在秋天加强战备,以免忘记战备。愤怒是违背道德的,战争是凶器,战斗是下等行为。古代国王一怒之下,必然会有许多人流血牺牲,因此圣明国王将谨慎对待战争。那些盲目追求胜利和军国主义的人最终会后悔。

依靠战争的胜利,秦始皇侵占了世界,吞并了战国七雄,统一了国内,成就相当于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然而,他追求胜利,想攻打匈奴。李斯曾劝阻他说:“匈奴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储蓄的物资,像鸟一样迁徙,很难制服它们。若派轻装部队深入匈奴境内,粮食肯定会断绝;若带着行李粮食行军,则行动迟缓,无法及时应战。即使占领了他们的土地,也得不到任何好处,遇到他们的人也不能把他们当奴隶。如果你赢了,你必须杀了他们。这不是爱人如子的君主应该做的。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让中原疲惫不堪,但让匈奴人感到快乐。秦始皇没有听李斯的劝告,派蒙田率兵攻打匈奴,以黄河为界夺取大片土地。然而,这片土地贫瘠,五谷不长,秦始皇派出世界各地的成年男子守卫黄河以北。军队暴露在外十多年,死者数不胜数,从未越过黄河向北进军。是因为兵员不足,武器装备不齐全吗?不,是因为情况不允许。秦始皇还要求世界各地的人们从黄县、琅邪县等靠海县运送粮草,将粮食运送到黄河以北,大约需要30钟。男人努力耕种,粮食还不够吃;女纺织布,布料还不够用。人们筋疲力尽,孤寡老弱得不到赡养,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天下人开始背叛秦朝。

汉高祖平定天下后,曾在边境地区出兵,听说匈奴聚集在代谷外,想攻打他们。御史成说:“不能这样做。匈奴人的习惯就像野兽一样聚居,像鸟一样飞散,像捕捉影子一样难以追赶。现在陛下用盛德攻打匈奴,我私下觉得很危险。汉高祖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带领军队北上到达代谷,果然被平城包围。汉高祖非常后悔,于是派刘敬与匈奴签订和亲之约,然后世界就忘记了战争。所以兵法上说:“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秦朝经常征集数十万军队。虽然他们有摧毁敌人、杀死将军和俘虏的功绩,但他们只是表现出更深的仇恨,不足以补偿世界所消耗的资金。秦朝使国库空虚,人们疲惫不堪,但愿意把钱给外国,这不是一个好政策。匈奴很难制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的天性是偷窃、侵扰、掠夺和驱逐,以此作为职业。自古以来,虞舜、夏禹、商汤和周武王从未严格控制过他们。他们只是把他们当作动物,而不是人类。陛下没有观察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王的治国之道,而是效仿了现代的错误,这是我深深担心的,也是人民的痛苦。而且,军队长时间在外打仗会发生变化,艰苦的战争会让人心思变得容易。这将使边境人民感到疲惫和悲伤,产生偏离朝廷的想法,将军和官员互相怀疑,与外国勾结,使尉佗和张汉能够实现他们的私欲。秦朝的政令之所以不能实施,是因为政权被赵高、二世分割,这就是得失的效果。所以《周书》说:“国家的安全在于发出的政令,国家的生存在于任命的人。“希望陛下仔细考察,多加注意,仔细考虑。

此时,赵国人徐乐、齐国人严安都上书谈国家大事,各谈一件事。徐乐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方便以后阅读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第353章 战争的伤痛和治国的思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第353章 战争的伤痛和治国的思想并对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