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升官

作品:明末之白衣天子|作者:白石源中生|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7 20:53:34|字数:5234字

第23章 升官

大明崇祯八年正月十六日,中都留守司凤阳府被攻破,大明天家朱氏祖陵被严重毁坏。

消息传开,梅山营将士的士气更是降落到最低点。其他各路人马也都对前往凤阳打流寇心存疑虑,迟迟不愿意迎战流寇精锐。

其他人不着急,可是杨一鹏着急啊,为了将功赎罪,杨一鹏严令各部官军加速进剿。

可是没有人是傻子,中都凤阳陷落加上祖陵被毁对于朱明王朝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事情,被人刨了祖坟,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更何况还是大明的天家?

所以必须有人承担责任,而这个责任人官职还不能小,不由杨一鹏来顶,谁能顶的了?

既然如此,谁会听从一个即将失势的人的命令?

果然,崇祯皇帝朱由检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惊,当即宣布罢免一切宴饮、女乐丝竹,立刻派遣官员祭告天地,随后自己一身缟素避殿,亲自到太庙中痛哭失声道:

朕居位无道,天降厥凶,使泉下列祖列宗,遭凶贼蹂躏。吾死后无颜对太祖高皇帝,更无颜面对先哲贤人。

朱由检哭了很久,才步履蹒跚的走出太庙,随即呕心沥血地颁布了《罪己诏》,检讨自己的为政得失。

内容太过于虚无空泛,毫无借鉴意义,这里就不作转载了。

刚颁布《罪己诏》之后,朱由检就把大小官员都招进宫商量如何惩治保护不力的官员,如何剿灭贼寇。

此时的兵部尚书还是张凤翼,刚刚得知凤阳被攻破的消息后,早已经吓得面无人色,好在见到朱由检后,看到朱由检咬牙切齿的诅咒杨一鹏和流贼,他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

群臣商议以后,火速派缇骑将杨一鹏以及麾下的数十员文官逮拿进京,经过快速的审判,以失陷祖陵的罪名将杨一鹏斩首示众。

八百里加急传递消息,任命山东平叛作战中表现优异的朱大典继任为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同时授权朱大典扩大征兵规模,加速调集周围精锐官兵,务必把侵扰祖陵的流寇们全部剿灭在江淮之地。

朱大典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想好好表现一番,顺着运河南下,接到命令后两天即赶到淮安,效率可谓奇高。

经过初步调查和询问,朱大典发现凤阳陷落前,表现最积极的反而是刚成立的梅山营,出于笼络的必要,朱大典立刻下令将梅山营守备张可道提拔为凤阳前营都司,兵员员额五百附加三百乡勇,暂受临清副将牟文绶兼管,任务是协同牟文绶负责堵截流寇北上;

同时命令总兵官杨御蕃大队从淮安出发,火速进兵泗州、五河,封堵流寇向东进入运河的通道;

命令刘泽清所部进占商丘,作为第二道防线;

命令刘良佐所部进占亳州,因为流寇消灭了当地官府,而导致的土匪肆虐,令刘良佐严肃剿匪;

命令兵备道史可法率领江南兵和滁庐池太兵负责滁州方向,堵住流寇南下的通道;

命令总兵官左良玉、总兵邓玘两部人马进占光州、固始,并进一步东进,封堵流寇西逃通道。

朝廷看似布局严密,实际上偌大的江淮大地,官军筹措的可战之兵不足五万,可谓是千疮百孔、漏洞百出。

尽管崇祯皇帝开始放开手脚,让大量扩军备战。

可是饥民常有,但是粮饷何来?

朱大典也深知这一点,手里没有一个机动精锐部队,是打不了大仗的,因此向朝廷提出调遣一支三千人的关宁铁骑入编,但是被朱由检给驳回了。

朱大典无奈,只能一方面抓紧筹措粮饷,一方面尽量用虚的东西来笼络人。

在这种背景下,崇祯八年正月十九日,涂山迎来了新任总督的特使牟海锡。

牟海锡是牟文绶兄牟文禄之长子,牟文禄在当年镇压奢安之乱中禄广河之战中阵亡,此后牟海锡和弟弟牟海奇一直待在牟文绶的军中,牟海锡此时充任牟文绶的中军都司之职。

牟海锡这次带来的只有大印官防、服饰,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只是说下属官员可以自行任命,至于粮饷问题,着庐州暂时负责筹措。

牟海锡留下吃过饭,就带着牟国卿和牟国俊离开了梅山营。

张可道升为凤阳前营都司,比之前的守备一职,看似官升一级,粮饷也是落在了庐州府身上,但是问题是实际的支援还是没有,只能再三发官文到庐州府进行催促。

对于张可道来说,此刻心里最记挂的,就是被张一川俘获的乡亲们到底身在何处,还有就是这严寒天气下,如何能使更多的伤员活下去。昨夜已经有报,又有两名伤者不治身亡。

山上的条件确实有限,最关键的是梅山营经过这段时间的战斗,伤亡确实严重,他刚去看了受重伤的大侄子张鹿声,张鹿声虽然苏醒了,但是还是发烧,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

最关键的一点是,他感觉到很孤独,老伙计陈新薄远在正阳关,没有一个可以肆无忌惮进行讨论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之白衣天子》,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之白衣天子第23章 升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之白衣天子第23章 升官并对明末之白衣天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