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宣讲

作品:夏日摩天轮|作者:长安清达|分类:其他|更新:2024-01-05 12:31:51|字数:6020字

唐小纶看着这位厨子做饺子,心想自己吃了半辈子的饺子,这种西葫芦剁碎拌肉沫的做法还真头一回见,高手在民间,涨知识了。

西安不太冷的天气,我在厨房擀面包饺子,孩儿们喜欢的彩虹饺子!宇姐煮饭啦,召弟过年了,今天终于吃到饺子啦;小女朋友小红要吃酸汤饺子,是河南召弟,煮饺子时用冷水开水都不对,教你个小绝招,饺子不粘锅不破皮。

五种颜色的饺子皮包入五种馅料,做成五彩饺子,每吃一口都是惊喜。

饺子最经典的吃法,皮薄馅大,营养健康又美味,我们全家都爱吃。

魏清达记得原来看过一篇报道,从文物角度来看,饺子源于中国有2600多年历史。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代墓中发掘出了一些完整的饺子。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就以为那是发现的最早的饺子。

1978年,山东滕州春秋时代的薛国故城墓葬中的青铜簠中发现了几个饺子

青铜簠中的饺子

1981年5月,在重庆市忠县的三国时代的古墓中,出土了陶庖厨俑,表现古代厨师正在厨案边劳作,厨案上摆放了食料,中心位置摆着捏好的饺子,且是花边饺子。

在这里自然是不敢多说现代的事,那样会被当做妖怪杀头的。

陶庖厨俑前的饺子

而在文献上,饺子亦可追溯到先秦。儒家经典之一《礼记》:「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似是煎饺。

西汉时期扬雄《方言》:「饼谓之飥,或谓之餦馄。」这餦馄就是后来馄饨的转音。唐代段公路《北户集》卷二所载「颜之推云:『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种偃月形的馄饨即是饺子的形状,后世学者据此而认为馄饨即饺子。而今馄饨亦在不同方言区有多种叫法。按《通雅》,方以智曰:「京饨,今之馄饨,亦曰饺饵。」古时便有将馄饨称为「饺饵」的称法。张自烈《正字通》:「饨,今馄饨,即饺饵别名,俗屑米面为末,空中裹馅,类弹丸形,大小不一。」黄宗羲《古歙乡音集证》:「饺儿,饺音娇,屑米麪裹肉菜饴饀为之大小不一,或笼烝油煎煠名曰饺饵,今俗讹为饺儿,又曰馄饨者,水饺饵也,即叚成式食品,汤中牢丸耳。」据史料,「饺子」应是由馄饨发展而来,颜之推曾言:「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而如今可知,「形如偃月」的馄饨分明就是饺子。从古至今,馄饨与饺子概念不明的情况从未断过,至今仍有许多方言将两者混淆。总体看来,现今元宝形有汤者为馄饨,半月形无汤者为饺子。

饺子又称牢丸。《初学记》卷二十六引晋代束皙《饼赋》:「四时从用,无所不宜,唯牢丸乎?」段成式《酉阳杂俎》:「笼上牢丸,汤中牢丸。」形制与今日水饺、蒸饺相同。牢是彰示三牲之礼最高级别的特指,祭礼所用的三牲,牛、羊、猪各为一牢。牢亦称飨礼所用的三牲等。这样的称谓,既彰示以饺子所包蕴的馅料,又指出所谓饺子实为古祭礼与飨礼之余绪。

宋朝时期,饺子被称为饺子、角儿。《东京梦华录》追述北宋首都开封府也出现了「滴酥水晶脍煎角子」的记载。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南宋都城临安府:「宰执亲王南班右官入内上寿赐宴」,「凡御至第二盏,方进下酒酤豉,双下驼峰角子」《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事》中有「诸色包子」「诸色角儿」,可见饺子种类很多。

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饺子被等同于馄饨。而作为蒸食的「角儿」的出现则表明了二者的不同。饺子应该是从馄饨中分化出来的,采用除水煮外的其他烹饪方法的食品。二者形貌相近,常常为人所混淆。「角儿」和「角子」的得名,象角儿之形,多半是象皂角子之形。

古代药学着作中常用「皂角子」或「角子」比药丸。如唐代孙思邈《银海精微·卷下》:「右为末,搜匀为丸,如皂角子大。」宋代刘昉《幼幼新书·卷十八》:「末蜜一两,酒半盏,入紫草煎数沸,和药丸,皂角子大。」也有用「馄饨」形容药丸的,如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卷二十》:「取肉细切,和葱、椒、姜等,绝小作馄饨子。」《外台秘要·卷三十七》:「右一味以面如作馄饨法,其面勿着盐。」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八》:「菱初生嫩者名沙角,硬者名馄饨。」可见宋代的馄饨形貌与植物的角儿相近,而饺子是从馄饨中分化出来的,二者本来形貌就相近,因此将蒸食的馄饨形食品称为「角儿」。张从正《儒门事亲·卷十五·下痢泄泻第十六》:「右为细末,每服三五钱,细切羊肝拌之,作面角儿烧服之,后用白汤送下,食前。」面角儿是烧熟的,非煮熟。医药学的记载理明了从馄饨分化出角儿的过程:唐宋时期,因馄饨与皂角、菱角等角儿形状或大小的相近,于是将蒸食的馄饨叫做「角儿」,成为了最早的饺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夏日摩天轮》,方便以后阅读夏日摩天轮第243章 宣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夏日摩天轮第243章 宣讲并对夏日摩天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