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保险

作品:康熙大帝送我去和亲|作者:梅心远|分类:古言|更新:2023-10-11 06:42:27|字数:8424字

归化城太小了。

可海枫,就是喜欢它小。

小,意味着大有可为;

小,意味着这里的居民有限,她的命令,可以非常直接地传达给每一个人,不论身份高低。

在杀虎口养病的费扬古,曾经非常隐晦地,提前给她透露过,不要对这里抱太大的期待。

只有实际从贯穿城中心的主干道大北街,由北向南走一遍,才能切实地理解,什么叫“城周三里许,高三丈余”。

最多花个十分钟,走完了。

就......比鸟巢国家体育场,大不了多少。

若登上城墙四角,任意一座角楼,城内城外,一目了然。

这座康熙三十年刚刚扩建过的小城,呈“凸”字形,西、南、东段城墙,都是大约500米的长短,北面因为保留了部分前朝留下的旧城墙,稍微凸出来一小块,不多,也就100米上下。

海枫在这三天里,悄悄地坐马车,把城内外街头巷尾,跑了一个遍。她对这座城市之后的发展,格外有信心。

城墙内多是官员、军官、贵族的地盘,往好听了说,整齐安静;往难听了说,一潭死水。

跟京城一样。

城墙外,那可就大不一样。

生机勃勃,财富,在野蛮生长。

房子盖的确实少了点章法,不过好在路修得横平竖直,商铺、住宅,都沿着道路盖起来。好认、容易数。

和张家口、杀虎口一样,牲口的买卖在这里最红火。晋商们偏爱吃苦耐劳的骆驼,在数千骆驼的驼峰上,装载针线、茶砖、布匹等草原牧民们造不出的东西,换回羊毛、兽皮、马匹等等,再贩卖到中原腹地去。

一来一回,利润能有十倍。

当然,其间风险也极大。

货物被劫、行商有去无回,在归化城,隔三岔五,就能听见一桩。

大家伙都是拿性命,去博取商机。

三天后的正午,时辰分毫不差,海枫重新将城中的山西商人们都邀请来,听天元号的吴大掌柜报账。

“公主娘娘明鉴:归化城如今有大小铺子,九十七间。不管做什么买卖的,草民都去问过了。认了自家开了煤窑的,十六家;敢说自己没开过、没出钱的,五十一家。剩下三十家,有当家的出去了,小伙计不清楚的;还有,跟,跟草民不相熟,不愿意说的,如此种种,都写在账本上。”

张顺从吴大掌柜的手里,接了账本。

海枫慢慢喝着一杯牛乳茶,并不急着叫吴大掌柜站起来。

“本宫隐约记着,今儿来了四十二位客。哪怕归化城里没有房产,担一条扁担走街串巷的货郎,都请来了。原来归化城里,还有这么多,不是打山西来的买卖人?”

“不不,要说做买卖的,十个里少说有七八个是山西同乡。眼下天气好,正是该往库伦、恰克图去的时候,不然天转冷,说不准路上干粮吃完,就回不来了。不少相与都赶这最后一趟活路,出城去了,不在。店里的学徒,不敢顶替掌柜的,来吃公主娘娘的席面。”

“哦?那天元号,不做这生意吗?”

“做、做。早几年,草民也是自己拉骆驼压队的,如今,都是两个儿子,替草民去。”

“看在你两个儿子还算孝顺的份儿上,起来吧。”

“多谢公主娘娘。”

吴掌柜的跪了大半天,脚都麻了,小心翼翼地一点点站起来,磕磕绊绊,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海枫把每个山西商人的脸,都看了一遍。

果然敢在刀口上做买卖的,胆气旺,她跟十多人,对上了目光。

“本宫把诸位请来,有两件事。先说头一件:本宫有意,在归化城,开一处买卖。跟大家伙儿,做个往来的相与。”

这一句犹如投入水中的石块,虽然,没有人敢出声提问,但他们开始交换眼神,甚至在袖管里,用买卖人独有的交流方式,交换着意见。

突然,坐在最远那桌的一个山西商人,站起来大声发问:

“不知公主娘娘,要做什么生意?”

“问得好!本宫要做的买卖,便是以银钱生银钱的银行。不是金店、银楼、钱庄、票号,而是银行!这是从古到今,从无一人做过的买卖。只要跟交易、银钱有关,不论遇到什么难处,都可上门,来问银行想法子。”

“那草民就斗胆问一句:咱们辛辛苦苦,往返上千里,换来货物,还没到地方呢,就被几十个蒙面的匪帮给抢走了。告到将军府,从来追不回,只能自认晦气。公主娘娘,能把这难处,帮咱们解决了吗?”

海枫摆手示意那人坐下,转而又问起坐在近处的吴大掌柜。

“有这样的事吗?”

“不敢,不敢欺瞒公主娘娘。有。不过,走一趟草原,所得总多于损耗。不然归化城,也不能短短几年间,多出这许多的商铺、脚夫。将军事多,又,又年事已高,草民愚见,放着不管......”

“管,得管!要管的,何止这一件?”

她这话一出,席间终于爆发了嘈杂的交谈声,而且,气氛越来越兴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康熙大帝送我去和亲》,方便以后阅读康熙大帝送我去和亲第10章 保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康熙大帝送我去和亲第10章 保险并对康熙大帝送我去和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