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困子战术 孟建国VS叶知秋(二)

作品:象棋少年!|作者:雷出地奋|分类:体育|更新:2023-08-15 20:58:53|字数:6060字

孟建国一番计较,最后决定从中路发起强攻。

兵五进一,冲中兵!

叶知秋赶紧士4进5,补上中士固防,现在黑方右侧(红左)是重兵云集,攻击火力强大,左侧(红右)则依靠背士象外加一个单车进行防守,中路虽只有一匹马守护中卒,但士象俱已补齐,整个防线可以说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但孟建国偏不信邪,就要试一试它的成色,兵五再进一,强渡过河!

叶知秋置之不理,反正我中路已经补厚,你中兵有本事一路杀到宫城来,那我才服你,可你后头有人吗?

她卒1进1,挺边卒(红左),准备把1路边车从边路直接杀出来。

孟建国现在有些骑虎难下了,他原本的计划是黑方进中卒吃兵,他再回马踩中卒,借机调整马位,现在看有些一厢情愿了,人家压根不理,你也没辙。

“建国有些急躁了,先前攻龟背炮就没有抓住要害,让对手把阵型调整过来了,现在强攻占不到什么便宜啊。这个小姑娘很有一套啊,不能急于求成,要想办法慢慢的和她周旋。”

“队长,建国总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他的词典里恐怕没有‘周旋’这个词儿啊。”

“唉,那这盘棋就悬了。”

果然,孟建国毫无退缩之意,兵五再进一,吃掉中卒,要硬来。

硬来叶知秋可不怕,她最擅长的就是防守反击,阵型好像绵里针,看上去软绵绵的一团,没什么威胁,其实暗蓄杀机,敌人进攻的力量越大,本身露出的破绽就越多,她的反击也就越发致命。

譬如此时,叶知秋马3进5,踩掉中兵,2路炮(红左)顺势反打红车,夺一个绝对先手。

孟建国只有车二退四,把右车撤回兵林。

这还没完,叶知秋车1进3,把边车(红左)进至卒林,又暗暗叼住了红方的三路过河马(右),下一步准备马5进4,跃马过河,发动反击的同时又先手捉马。

孟建国炮八平六,平左炮占住左肋,和黑方的4路肋炮遥遥相对,迫使对手不敢跳马。

叶知秋车9平7,把左横车(在红右侧)也投入战场,继续攻击红方过河的三路马。

孟建国炮五平三,拆中炮到三路线(红右)上保住。

这几个回合黑方的攻势顿起,有如汹涌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红方一时间左支右绌,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细究原因,还是红方先前在中路发动攻势过于勉强,中兵连走三步,最后换了一个原地的中卒,还让黑方顺利跳出中马,明显吃亏。

“这个棋不对,黑方调集双车,是要组成阵势围攻红方孤军深入的单马,建国应该赶紧想办法把马接应回来,兑掉也行,否则有被围死的危险。”

“这样建国总恐怕不会甘心啊,黑方的中象现在就在马脚下,按他的脾气,一旦发现有危险,很有可能要杀象强攻啊。”

“现在杀象为时尚早,他其它子力全在后方,没有后续手段啊,要吃亏。”

“唉,现在就看建国总能不能沉住气了。”

话音刚落,叶知秋车7进1(红右),把车往前顶到宫顶线,进一步限制红三路马(右)的活动空间,其实就是在引诱红方马踩中象。

对手既然号称‘杀象能手’,她自然要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孟建国本来蠢蠢欲动,马蹄子都扬起来了,最后察觉到情况不对,硬生生的勒住了马缰,没有踩进陷阱里。

但是他也没有按照王虎臣所讲的想办法接应窝心马,而选择车九平五,走窝心车,叼住黑方中马。

叶知秋眼前瞬间一亮,感觉机会来了。

大哥,你前面两位队友怎么死的你不知道吗?记吃不记打呀。

窝心马不是好棋,窝心车不比它强多少!

针对这步明显的‘坏手’,叶知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后走出了一步绝妙的好棋——象5进7,飞龙在天!

这手棋可谓一石二鸟,精妙绝伦。

其一,盖住红方的三路过河马(红右),让它彻底动弹不得,为后续围剿创造了条件。

其二,就是为中炮腾出了位置。

对,她准备挂中炮!

让你走窝心车,以为我中炮镇不住你吗?

到目前为止,叶知秋一直是内线运子,还没有任何子力过河,但是犀利的反击已经暗中准备就绪,一旦发动,就是雷霆万钧,势不可挡,正如兵法所云:始如处子,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这就是她的棋道!

孟建国感觉到棋有些难下了。

他现在有两重困境,窝心车还在其次,当务之急是三路过河马(右),黑方飞相轧马,隔住了他三路炮的掩护,这匹马现在直接在黑7路车的攻击之下,一口就能被吃掉。

两害相权取其轻,孟建国最后走了兵三进一(红右),进兵过河吃象,先想办法保证不丢子再说。

杀象能手终于杀象,然而却是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操起了屠刀,这还能有快乐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象棋少年!》,方便以后阅读象棋少年!第一百八十五章 困子战术 孟建国VS叶知秋(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象棋少年!第一百八十五章 困子战术 孟建国VS叶知秋(二)并对象棋少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