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岭南世家

作品:象棋少年!|作者:雷出地奋|分类:体育|更新:2023-02-13 00:23:59|字数:7134字

岳山道:“另外两凤就让新老师给我们介绍吧,毕竟她才是土生土长的岭南人,包括粤东三凤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她比我要更加清楚。”

“我来讲我来讲。”说起这个,新凤兰的兴致可就高了:“从哪儿说起呢……嗯……还是得从上个世纪的棋坛总司令谢侠逊开始说起。”

“清末民初的时候,棋手们活动圈子还很小,即使是最顶尖的国手,也只能在一个地区称王称霸,但是到了二三十年代,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跨区域的象棋交流活动越来越多,许多称雄一地的好手,开始走出自己的‘领地’,征战四方。

譬如西北棋圣彭述圣老前辈,就是在五十八岁的高龄,毅然决然离开故乡,千里迢迢从兰州赶赴北平,打败了北方诸多名手,在北地称雄。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众多棋手公认、棋坛内外公推的象棋第一人,还得是‘棋坛总司令’——后来的‘百岁棋王’,平阳谢侠逊。

谢老能在棋界有如此崇高的声望,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他高超的棋艺,绝对是当时全国最顶尖的水平,足以称霸一方,然后就是他对象棋文化发展传播做出的巨大贡献。

上世纪二十年代,谢老呕心沥血,废寝忘食,花了整整六年时间,将多年来奔走四方、千方百计搜罗到的古今棋谱进行考证破译,增补取舍,详加校坪,整理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象棋书——《象棋谱大全》。

这本《大全》集中国古今棋谱之大成,既辑录了当时已发现的明清古谱,继承和弘扬了中国历史上的棋艺精华,又包括了当时全国象棋高手创作的残局和名家对局,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堪称象棋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除此之外,谢老还把象棋着作翻译成英文,向海外传播,这在中国象棋史上也是第一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谢老崇高的爱国情怀,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民族危亡关头,他挺身而出,亲身实践自己‘象棋报国’的理想。

谢老创造性的用象棋排局隐喻时事,寓教于乐,向广大民众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抗日战争时期,他不顾个人安危,毛遂自荐,前往南洋为抗日筹款募捐,前后历时两年,筹款五千余万,动员华侨三千多人回国参战,被誉为‘古今以来以象棋报国之一人者’,被总理赞为‘爱国象棋家’。”

雷振东道:“谢司令的事迹确实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学习敬仰,但是老师您说了半天,还是没有提到粤东三凤啊。”

新凤兰白了他一眼:“你急什么,我这不马上就要扯到……说到了嘛。”

“好像是在1926年,当时正是军阀混战,各路司令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于是一个棋手就在报纸上撰文,提议在上海成立一个‘象棋司令部’,推举谢侠逊为‘棋坛总司令’。

这篇文章本来是为了揶揄嘲讽当时‘司令长官’多如牛毛的乱象,没想到发表之后,获得了全国各地棋手的纷纷响应支持,各界舆论也空前热烈。

这个‘棋坛总司令’若是换了别人,那是哗众取宠,但谢老却是众望所归,无人敢质疑。

谢老本人也就从善如流,他写了一篇骈文登在报上,宣布就职,还仿造北伐军的番号,委任各地棋手为总指挥、军长、师长,各地棋手也都应命复任,报告就职,这个‘司令部’搞得风风火火,看上去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其实这样的行为看似玩闹,但是在不知不觉之间,把各地的象棋名手笼络在一起,增强了棋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后,各地的象棋交流活动愈加频繁,象棋发展掀起了一轮新的高潮。

中原大战之后,那些有真枪实弹的真司令大多都被雨打风吹去,谢司令这个只有车马炮兵驰骋棋盘的‘假司令’却越叫越响,最后成了名副其实的‘棋坛总司令’,不得不说,公道自在人心。”

“象棋司令部正式成立一年以后,谢侠逊在报纸上作纪念文章,点评天下各路英豪,对华南棋界首次提出了‘三凤粤东’,自此,粤东三凤的说法开始流传开来,在全国影响日增。

除了钟珍,粤东三凤的另外两位前辈,分别是曾展鸿和黄松轩。

他们的棋艺超群,棋风却迥然不同,各有所长,当然这与他们的身份职业不同有很大关系。

曾展鸿是是当时岭南棋界的掌门人,他是一名古董商人,家境殷富,因为职业的关系,常常奔走各地,在洽谈生意之余,顺便以棋会友,因此结识了很多当地的好手,促进了各地棋手之间的交流沟通,为象棋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当年钟珍南下安南,是他带领;华北华东华南三地之间的象棋名手对抗赛,也是他积极牵线,奔走促成;除此之外,他还乐善好施,经常接济生活困顿的棋友,还喜欢提拔后进,粤东三凤之后,称霸岭南棋坛的‘四大天王’,就得到过他的指点提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象棋少年!》,方便以后阅读象棋少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岭南世家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象棋少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岭南世家并对象棋少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